Friday, December 30, 2011

2011-12-30 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故事

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沈葆楨奉命開拓台灣(此與牡丹社事件清廷憂外國勢力覬覦有關),尤其東部,因此分北路(蘇花古道)、中路(八通關古道)、南路(崑崙垇古道)挺進花蓮,以通後山。北路由羅大春提督負責,率13營約5000餘名官兵,其中1000名負責開路,餘則負責處理與原住民之爭戰,並隨路線前進建置各營。北路於1876年即開通,全長118公里,因地形因素、原住民時而侵擾及兵源無繼等因素,難以維護,隨後雖又開通,但仍無法持續維持。

至日治時期,隨著隘勇線完成,使道路可以順利維護及通行,並建置完成大南澳警備道,此後,隨日本政府在太魯閣戰爭的獲勝,重新整理蘇澳至花蓮港(廳)之道路,成為"東海徒步道",1931年,拓寬為"臨海道路"可供車行,此即現行蘇花公路之前身路線,不通行之古道則逐漸淹沒。

一直到後來民國時期蘇花公路,以及新的蘇花公路,路線均在此處上下附近遊走,原因是大南澳的地勢其實相當險峻,以當時造路技術,能通行路線選擇其實不多。

現在的"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據說是日治時期酒保路及清朝古道連接而成,全程約4公里,北至南為緩下坡。大南澳越嶺路線將完成於南澳的朝陽社區,從朝陽社區尚可走一極短的國家步道"朝陽國家步道",全長僅約2.2公里,與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外圍走一圈約略相同。

Sunday, December 25, 2011

2011-12-25 走踏陽明山系列---發現十八份!(含風尾步道)

十八份地區,在走陽峰古道等路段時發現它,隨後聽生態作家再度提起,決定走一圈試看看。周日下午,連續冬雨的午後,難得不再陰雨,雖然寒流來襲,仍獨自一人輕裝試走十八份產業道路、風尾步道、東昇路以及拐圳步道,發現此處是很好的休憩道路,坡度緩,人車少,有短步道、梯田景觀,也有山菜餐廳可以用餐,豐沛水圳,是一個隱藏版的陽明山旅遊路線,相當不錯。而即使今天這樣的天氣,陽明山遊人仍不少,只是多數已在準備下山,往山上顯然只有我一個而已。

泉源路過惇敘高工不久,有一急左轉上山路口,即是十八份產業道路端點,路口有說明及標示,但字跡並不是很清晰易讀,此路口有小型公車候車亭,對面即是龍鳳谷餐廳,非常容易辨認。

路口說明牌說明此道路之由來,本地區位於紗帽山西北側外圍,十八份地區是一個水源極為豐沛的台地,盛產各種農作,供應台北市場(北投)所需,此道路的開闢讓農產品得以順利運送,土地由地方人士無償提供使用,當時造價770餘萬元新台幣,全長1400公尺,寬度6米,狀況良好。

沿道路蜿蜒而上,兩旁均為農園,許多並改為承租式市民農園。

從水圳下來的水經由排水渠道快速向下,日前連續陰雨,看來水量充沛。

逐漸向上,清楚可見紗帽山的西側面向

至中途,與水圳相鄰接,此即為拐圳步道,稍後將由此處回來成為一個O型,水圳上接水管相當多。

向西展望,可見關渡平原以及觀音山(上圖右側山巒部分)

1~2朵早開櫻花偷偷綻放,目前寒冬,過早了...

續行,看見一條標示以及指標很新的步道,可以往東昇路鳳尾站,決定試行!!

圖上標示為風尾步道,原本打算延東昇路上去,再從產業道路經鼎筆橋步道下來,回到停車處。

欄杆均是櫻花圖案,相當新,應該春季盛產櫻花吧?何不稱櫻花步道呢?

逐級而上,可以看見此區特色,梯田景觀,梯田要昌盛,水圳灌溉系統完善與否是關鍵,圖中水圳水量相當豐沛。


抵達上方近東昇路口

續行,遇大榕樹,道路整修中,應是在準備迎接2012櫻花季吧?!

遇"山玥(新館)"

前方即是東昇路了,從風尾步道登山口慢行至此,約10分鐘。

此處十八份步道口,為公車"鳳尾"站。

再續行,至"頂湖"站,這裡是一個三叉路口。

前方有一步道與東昇路相接,但直覺告訴我,不是計畫路線,回頭20米。此步道可以接哪裡?詳下述。

應該是"此路不通"這一條路線才對,此路前行至土地公廟,汽車無路可行,故曰:此路不通,但正因為如此,人行更少了。

經柑橘園

梯田及民居,一覽無遺

左方又見紗帽山

至福德宮(土地公廟),再無產業道路,因此稱此路不通。

但前方即有鼎筆橋步道標示,仔細看看不難發現。

鼎筆橋步道一路下坡,但建設相當好。

咦,途中與水圳交叉相接,此地其實已經接近鼎筆橋了,原來前面所謂直覺錯誤之步道,即是下來與水圳相接之拐圳步道(從上圖左方一直過來再向右方而去),依判斷,應可以回到十八份產業道路,決定不續行鼎筆橋步道,右轉沿水圳走一段。

微飄雨,沒帶頭燈,已經下午四點多,冬日天黑早,還是快走吧。此部分之水圳步道,狀態出人意外地良好。


經一不錯住宅,僅接水圳道而無車道,較為可惜。

果不其然,回到先前的十八份產業道路。

沿原路回到泉源路,此地有公車可以利用非常方便。


回程途中,去看看老式景點龍鳳谷

是景觀就別允許私設管線,既要允許採取溫泉,那就整理管道,日本草津湯佃不失為一種參考方式。



Friday, December 23, 2011

2011-12-23 熊出沒注意!

呵呵,台灣總算也能用上這個警告牌,近年的野生保育還算做的不錯,登山客應注意。據報導內容,台灣應有千餘隻黑熊,比想像多。

報導

Sunday, December 18, 2011

2011-12-15 北大武山---行記


北大武山,海拔3090米,五岳之一,尤其因為地形及所處位置之原因,所以是"雲海的故鄉",壯闊翻騰,不足以形容遼闊雲海的氣勢。


===


依據登山計畫,D0  1930由台北出發,抵達屏東萬金社區時已經近凌晨二時,本次是克難式安排,在社區活動中心打地鋪過夜,但我倒是睡得算不錯。

夜間寂寥的社區活動中心前,一早卻成為熱鬧早市,食品、魚肉、用品均有。此處距離著名萬金教堂不遠,聖誕節已近,全村夜間均點上聖誕燈飾,很令人驚艷。

這是就是活動中心外觀,二樓就是休憩處,位於廟旁。

早餐就是一個肉包加一個菜包、一杯豆漿,只要三十元,真是大驚奇啊!

萬金社區以著名逾百年萬金天主堂享盛名,社區似乎以天主教為多。萬金堂歷史逾一百五十年,是全國最古老的天主教堂,由西班牙籍神父由高雄步行到此所創設,目前全村已有七成人口為教徒,近日將由首位台籍神父接掌教堂

8:00AM,離開萬金社區往泰武鄉前進,進入山區產業道路後,霧氣漸濃,甚至能見度不及5米,預告山區氣候不佳,濃霧倒是無防,是否落雨才是值得擔心問題。

見到傳說中"木梯登山口",但顯然前方另有登山口可以通行,因此從前方較大登山口進入,二者距離約200米。

八八風災對於此地已經產生擾動,深藍色路段為既有登山路線,紅色路段均為新闢高繞路線,以避開大面積邊坡滑落,但路線是否穩定,仍有待時間之考驗,路線規畫者採取較大幅度上坡,因此天雨時路滑是難免的。
滑落狀況(由0.5K崩壁處遠視)


一開始就是上行坡,重裝雨霧天氣上山,走在雜木林中,一開始就是考驗。

不久,接回所謂水泥舊林道,地圖上雖仍標示為"泰武道路",但一看即知早已無法通行車輛,雖曾是水泥路面,但路面破碎,大小縫不少,可見下方很多掏空,雜草已自二側蔓延至路中,僅餘人可通行之道路。

稀子蕨與其不定芽

這季節南部的殘餘秋楓仍是豔紅

此行道路,已經走在原來林道上方,清楚可以見到下方沿原有毀損前林道佈設之電桿,基本上這是一個大高繞路線。

這是第二段高繞路線,還是一樣走在雜木林中。

近大武山舊登山口,這第二停車場,應該是(短期)再也不會有車來停了。

此道路濕氣大,螞蝗大人就在馬路中間像雷達一樣感應來人,據說浸水營也有不少。
參考:螞蝗傷口

8:53AM從大武登山口啟程,10:27AM抵達舊登山口,費時約34分鐘,此處亦可以登日湯真山(1702M)。

0K起點樁

抵0.5K處,將遇第一個大崩壁,日前才又坍又修。

里程牌上北大武山國家步道標示,奇松、大武祠鳥居為主要特色。

濃霧中通過0.5K崩壁區,架有繩索,因濃霧,不覺的下方是深谷,直達1000米以下瓦魯斯溪。



11:56AM,抵1.75K休息處,知名品牌設計還是有其道理,泥濘處均主要分布在加強逢布位置。

此處午餐,今日雖是濃霧,但仍有大小數隊伍上山,風災之影響,已經減少。北大武山,氣候良好時可由高屏望見巨山矗立如屏障,係此區域最高峰,也有南部陽明山之稱,南部人來此處的登山客極多,今日(週五)檜谷山莊應該約八分滿。

續行,在中海拔林相中遊走

此地里程路標相當清晰,除里程(右)外,另有編號路樁,有詳細經緯刻度。

12:36PM,再遇大崩壁,範圍更大。



其間也有舒適而走來愜意的路段,隨著高度攀高,不知不覺,已經至雲霧上方,陽光露臉,大家走來心情也輕鬆許多。
此路段多是台灣杜鵑分佈。



雖然過曝,還是可見豔紅楓葉。

目光透過林間,突然驚見雲海奔騰之景觀

乍然間,一望無際雲海已在眼前無盡展開。

大家紛紛在號稱光明頂的3.8K處的喜多麗斷崖取景,此處已經離住宿地點檜谷山莊不遠(檜谷山莊里程為4.3K)


檜谷山莊不僅有山屋,也有五星級營地,此處唯一缺點,地勢上處於山陰面山凹處,陽光較少且偏寒冷。

3:47PM,看到了,登山者最能體會行山後初見歇腳山莊之心情,因在3.8K處休息甚久,抵此處時間自然晚了些。


這是一個自由入住,自主管理的山莊,但據聞接下來將改為登記制了。據說熱門時段,床位一位難求,爭床位一事時有所聞,此亦為改登記制之原因。逢過年,不僅營地爆滿,喜多麗斷崖也將紮營爆滿,甚至須搭營在舊登山口。

床位雖簡單,但均鋪有軟墊,為增保暖及舒適,自可自備睡袋及睡墊。

此地海拔僅約2100餘米,有水供應,因此也能有尚稱乾淨堪用之廁所。

晚餐由專家烹膳中,此地黃鼠狼常出沒,肉食保管應特別注意。
陳文祥嚮導負責本次伙食供應,發現處處是經驗與學問,很不簡單,嚮導親切又健談,很風趣好相處的人。



豐盛的第一晚晚宴(部分),在山上能嚐得鮮蝦、萬巒豬腳,夫復何求?!

今日夜間氣溫,迅速下降至8~9度。據聞明日大陸冷高壓近,除天氣有望更好外,溫度自然還要下降了。

次日,6:55AM,用完含有蚵仔、鮮蝦的風味海鮮粥後,出發了,預計今日步行約8-10KM,將費時約8-10小時,上升預計約1000米,下降1000米。

越向上爬,逐漸遇到壯碩之巨木,檜木、鐵杉、松樹均有。


木梯

從危崖縫看什麼?

清楚望見南大武山,海拔約2800米,山勢俊俏。

8:22AM,紅檜巨木,此木高達25米,樹齡千年以上,但生長勢仍相當良好。

9:06AM,抵達"最後水源",看來水量及水質相當穩定。


"最後水源"之後,箭竹林穿行,之字型向上,有點辛苦,但路幅尚寬而明顯,偶而停下來喘口氣,可見奇松及雲海。


10:21AM抵達稜線。


即使在稜線上,上上下下仍是無法可免,真是三條線!!!




甚至有危崖地形須通過

11:18AM,高砂義勇軍紀念碑。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徵召許多台灣同胞前往南洋作戰,其中由原住民所組成的高砂義勇軍最為驍勇善戰,忍耐瘴癘及飢渴的能力也最強,在戰場上奮勇作戰、死傷慘重。昭和19年(1944),日本政府為了紀念這些義勇軍成員,特別在此處立碑以紀念他們英勇的事蹟。今日碑身已倒,但基座上的碑文仍記錄著這段血淚歷史。"

按:1945.8.15日本宣布戰敗



續行,為大武祠,此山頭標高幾近三角點山頭,在原住民視為聖山的山頭不計勞費設置設神社,梢下方設高山義勇軍紀念碑,形式語言相當清楚。

主祀物目前放置刻有原住民百步蛇紋之圖騰


12:36PM抵達三角點山頭,從大武祠到此處,上上下下數個小山頭,其實不輕鬆,我們竟走了80分鐘。



回大武祠用下午茶"濾泡咖啡",感謝嚮導。


回到山莊,正好在摸黑前一刻抵達。

果不其然,因冷鋒到達,夜間溫度降至約6度。 

12/18凌晨5:00多摸黑出發,以避開回台北塞車潮。

晨曦薄雲的山頭

回程煙消霧散,可見舊林道已被崩壁摧殘而柔腸寸斷


去程未及仔細欣賞的台灣原生種紫花鳳仙

7:50AM抵達大武山舊登山口,不到三小時步程,走好快啊!

沒有濃霧遮蔽,登山道路其實非常窄,有些地方會車難!

這就是"木梯登山口",還是有不少人在利用。


慶功宴在此進行


===

依據資料,三日航速分別為每小時1KM、0.8KM、2KM

全程為23.5KM

北大武山列五岳之南,高度雖是五岳對低,但目前從新登山口至山頂攀高達2000米,每日約為1000米,其實並不輕鬆,前方新開路線,海拔雖較低,但如遇雨將濕滑難行;坍方斷如遇中斷,也將阻礙上山,總之,北大武山已不若數年前那麼容易上山了。








2022-8-6 環七星山

上次來環七星山,是2021年的春分,至今正好1年半。秋分之前仍是大熱的「大暑」,據說台北市今天達36.4度,再來一次環七星山。 正是起點靠近公車總站,標示里程為13公里。但今日航跡資料,顯示至少為14.5公里。全程不算快,也不算慢,該休息好好休息,花了6小時。 如預期的,在小油坑...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