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2, 2009

2009-3-21 走踏陽明山系列---大屯溪古道登小觀音山西峰

"大屯溪古道"這一條古道,從打算"走踏陽明山"起,就不斷看到這個名字被提及。無論在Blogger、文章、甚至是地圖簡介中,都廣泛介紹著小觀音山系圍成巨大火山口,北方則因為陷落及侵蝕而成大屯溪,而沿著大屯溪進入火山口進而翻越小觀音山嶺之古道因此成為前人至竹子湖之重要便道。
從資料上看來,大屯溪古道路程雖不短,但有潺潺小溪,又可登山上小觀音山西峰(標高1060M)再度體驗在包籜箭竹(矢竹仔)林中穿梭之典型陽明山登山經驗,因此一開始走踏陽明山,就打算走一次,無奈資料告知須天氣佳始可行之,因此至2009-3-21,始有此行之適合機會。說是適合,一方面已數日天氣晴朗,路況想應較不泥濘;一方面也知路程較遠,數周走山,應較為適應愉快。
雖說如此,但此行之辛苦大出我意料之外,憑著研判,仍順利完成。其主要問題在於:(1)路徑:因屬於未開放路徑,因此部分路徑極不明顯,加上山客未如預期多,路條看來斑駁者眾,也不足完全憑信;尤以進入箭竹林區,箭竹高度高過成人,展望完全被包覆,雖說路跡存在,但方向易迷失;(2)路況:天氣雖清朗數日,但此路線水源充沛,部分區域峽谷地形而陽光少,因此潮濕泥濘路段仍難免;過溪處踏石並不多,偶也不穩,水流又充沛;至於登小觀音山西峰一段,路基多段不穩,甚至部分滑落、甚窄,尤其資料上說攀登斜度達60度,實在半信半疑,心想45度都很難爬了,何況60度?然現場狀況卻發現許多路段確實有高達60度,即使有繩索助攀,亦可能下滑,路況困難真是一點也不誇張,真的是會"滑下來",落差極陡。
此行似乎僅吾等三人(1個110公分不到六歲大班)行於此線,真是不得不佩服在不斷挫折中努力向上的小子,我也相信這樣的經驗應該可以協助他面對將來許多的困境遇考驗。
資料有云,自北新莊下車處至三板橋須時40分鐘;經大屯溪古道至叉路口(小觀音山主峰或西峰)約1小時;登至陵線約1小時,走至巴拉卡公路鞍部約20分鐘。吾等實際行程,北新莊下車處至三板橋費時1小時(約9:30抵達);經大屯溪古道至叉路口前溪谷小憩,費時2小時45分,因係小個兒渡溪,自然費時及體力較多;由叉路口登至陵線約2小時45分,走至巴拉卡公路鞍部約30分鐘。加上從台北搭第一班公車(5:00起床5:30出門),轉捷運淡水線首班車,接上淡水客運往北新莊,已是8:30,全日活動時間約12小時,體力實在透支。
===
5:00天黑起床,搭第一班公車(?)去趕第一班發車的淡水線。

抵淡水客運站,雖然101縣道往三芝方向有龜仔山橋似乎較近三板橋,但車次很少,往北新莊車次較多。


北新莊下車處前行十餘米,見"三板橋古道"牌


此去三板橋稱"三板橋自然步道"。

小觀音山屬於大屯火山群的竹子山亞群(其中包括竹子山、嵩山和小觀音山),約在八十萬年前首度爆發,到七十萬年二度噴發,然後逐漸沉寂,熔岩覆蓋廣闊北海岸,因以堅硬安山岩為主,切割山谷不深,成為本地多溪流入海之景觀。


三板橋係先民私人出資所建,橋頭"同治十年立"字樣(1871年)。旁邊新橋"三德橋"為1993年新建


出發點,到達此正確出發點前,走錯叉路二次(見航跡圖),幸速發現,未走太多冤枉路。



 


整條大屯溪古道應以採箭竹筍以及聯絡三芝竹子湖之交通功能為主要。今年(2009年)雖仍公告禁採箭竹筍,但路途上仍見三人背負重物在路徑上疾行,猜測可能還是…


沿途多次渡溪,因水量充沛,需攀繩而過,但其高度是為成人所設計的...



 


數不清已過溪幾次,見"大屯溪古道防迷標誌"1號,沿途至小觀音山西峰為第5號,至竹子湖路(戰備道)為7號。



 


沿途水流充沛


遺址


下圖石洞不知自然或人為?若為人為,係做何使用?


逐漸出現零星箭竹


登小觀音山過程艱辛困難,陽明山區許多山頭雖都有箭竹林,但箭竹蔽天且路徑頗長的經驗還真不多見。所幸箭竹已長高,反而不必太過屈身即可以前行,路跡一旦屈身則很明顯。行走箭竹林最大危險是迷途,因為無法看到地標地物,本次行程後段遇到雲霧瀰漫,完全依考GPS及現地路跡才得以完全走在正確途徑上。箭竹叢本身可以提供抓著點,但要注意被砍斷的箭竹,可能有刺傷之危險。



 



 


充滿迷霧的山頂陵線,今日因迷霧,無展望。依據資料,這火山口深度300米,直徑1200米,比富士山大1倍,當地人稱" 大凹崁"



 


爬抵"小觀音山西峰"



 



 


圖根點



 



 



 


抵達"竹子湖路"(管制道路)


抵達路口


鞍部測候所。今日行抵鞍部站,卻發現日前因為巴拉卡公路坍方,公車不進來,因此只好再走人車分道至陽金公路"七星山站"搭108公車,上車時已經五點多了,車行時間僅至五點三十分。



 


今日實際航程超過10KM(另加巴拉卡人車分道),高低差達800米。尤其在上溯抵火口內上小觀音山一段,坡度極陡。


由以下部分放大圖清楚可見確有部分路段有高達60度之落差。

Sunday, March 15, 2009

2009-3-15 基隆砲台系列速覽表及圖


砲台

日期

其他

記要

社寮

2009-3-14

八尺門砲台,市定古蹟

遊記

槓仔寮

2009-3-14

國定古蹟

遊記

二沙灣

2009-3-14

海門天險,國定古蹟

遊記

獅球嶺

2009-11-14市定古蹟遊記

白米甕

2009-3-14

市定古蹟

遊記

大武崙

2009-4-4國定古蹟遊記

Saturday, March 14, 2009

2009-3-14 基隆砲台系列---白米甕砲台


此為觀測所上方的深厚混泥土頂

從指揮所往下望砲座。砲座共計4座,配置八吋加農砲。其威力可見現代砲種之照片加以想像。加農砲射程遠,可以直接轟擊。因此可見其前方胸牆不會擋住發射方向,可以直接對海射擊,但也因此防禦較弱,可能面對直接來自海面之轟擊。這一點和榴彈炮陣地(例如槓子寮砲台很不相同)
指揮所的水泥基柱乃是觀測使用之"測距機"所使用三個基座。
下方為砲彈庫,利用砲座後方斜坡可以快速運送人員彈藥。
旁邊的協和電廠,很後現代的廠房。
旁邊階梯可以上觀測台(射擊指揮所)
斜坡(供車馬快速運送彈藥)
登小山路徑旁的石頭公
山頂觀測台(射擊指揮所),因材質與日本時期砲台不同,可能為清朝遺跡。
從指揮所展望海面

2009-3-14 基隆砲台系列---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

始建於1840年,少數歷經中英、中法兩次清朝對外戰爭之砲台遺跡,地勢面對基港入口航道及港內。曾配備6吋及8吋"阿姆斯托朗"砲


東砲台,配置八吋巨砲
清朝古墓三座,位於東砲台區後方,以刀劍刻有劉銘傳子弟字樣。

北砲台區

清朝基港地圖
面對進入港口之航線
其實不必打中,連續落彈就有效封鎖了。


航跡圖

2022-8-6 環七星山

上次來環七星山,是2021年的春分,至今正好1年半。秋分之前仍是大熱的「大暑」,據說台北市今天達36.4度,再來一次環七星山。 正是起點靠近公車總站,標示里程為13公里。但今日航跡資料,顯示至少為14.5公里。全程不算快,也不算慢,該休息好好休息,花了6小時。 如預期的,在小油坑...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