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14, 2012

2012-5-12 大稻埕

由莊永明老師親自導覽的大稻埕,一句話,精彩萬分。
行程從位於保安街49巷的慈聖宮展開,慈聖宮主祀天上聖母,此廟與台北法主公廟、大稻埕霞海城隍廟並稱大稻埕三大廟宇。最早原址在迪化街民生西路口(維基百科寫西寧南路和民生西路交界處,位置差不多)。

一般所稱大稻埕,範圍南到北門,北到台北橋,西為淡水河,東至雙連碑(現:雙連),下圖紅線框起,範圍其實相當大,再往北走,就是大龍峒區域。


慈聖宮是一間古廟,廟中對聯多自不在話下,據老師表示,對聯都是大龍峒的人所寫,因該區文風鼎盛之故,大龍峒當時有"五步一秀才,十步一舉人"之稱,極盛期舉人家府才能擁有的旗杆座就有十多根。至於現在慈聖宮所在之涼州街,早年亦有布袋戲街之稱,小西園、亦宛然...等劇團均曾存在於此,至於大橋頭下則有很多南北管劇團出沒,此些展演團體存在於此,與此地屬於經濟中心應該有密切關係。

至於現在的太平國小,日本時期為大稻埕公學校,至今已經116年,當年日本裕仁天皇還是太子時來台參訪,他捨棄許多行館未訪,但卻表示一定要看此一台灣人學校。與太平國小隔著延平北路,則為永樂國小,原本與太平國小應為同一學校,因道路切割校區而分開。

知名雕刻家黃土水先生,目前仍有一"水牛群像"原作置於中山堂二樓展示,該作品是黃土水老師生前最後一件作品,他是台灣第一位接受西方美學學雕刻者,畢業於太平國小。

隔街的永樂國小,是太平校區所分出去而成立的國小,地緣關係,迪化街一帶的人多數都是念永樂國小,該校有幾位老師相當知名,例如吳開芽,著名童謠"造飛機"就是他所寫的,另外知名漫畫家劉興欽也曾是該校教師。

莊老師談到,目前各學校都因為少子化人數銳減,例如知名的老松國小,全盛期人數曾高達
11000人,必須每 5分鐘下課一次,輪流去上廁所,該校目前則僅剩下600多人而已。

行至重慶北路與涼州街口,老師指著空地及高樓,表示此處前身為"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之舊址,可惜已被業主第一銀行夷平改建高樓,至於日本時期,此地曾設有總督府更生院(鴉片戒除中心),當時由杜聰明博士負責主持,杜聰明博士當時在此所研究發現驗毒之方法,至目前都還在使用。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甘州街),該教堂建築有趣,只有二個側邊門,沒有大門。
葉金塗故宅

位於保安街與重慶北路口,牆上有明顯鳳梨壁飾,當時葉家主要生意即是鳳梨罐頭出口,規模與台鳳齊名。此屋為當時最豪奢之巴洛克式住宅,後曾轉由大中華酒家、自立報系經營,後來幾經轉手,在屋主與政府協商下,以保留立面並修復方式,完成大樓更新。老師在此也談到,台灣在1910-1920年代有不少不錯的紅磚建築,而1930起,磁磚就成了建物外牆之主要建材。

沿保安街向東,現為大同分局之建物所在,日治時期稱"北署",曾關過許多台灣知名異議人士,建築的地下室有水牢設計,是一大特色。

保安街往西,至延平南路,則為第一劇場原址(現已完全拆除),當時台灣本地有資力茶商面對日本政府1935年於城內辦理始政40年博覽會,因此也在此集資成立第一劇場,頗有一別苗頭的味道,當時可以容觀眾1700多人。

延平北路歸綏街口,為"江山樓"原址,藝旦則為此區之靈魂人物,經濟繁榮,燈紅酒綠,應該就是當年的寫照,許多知名人物,都曾留連於此。老師在這裡,從藝旦的故事,也談到當時台灣與滿洲國之間微妙的關係。

至於延平北路,則號稱是縱貫公路起點,但在日本時期卻無正式名稱,只稱為"城隍廟後街",雖然如此,此地的活動卻使此街成為台灣人的重要街市,當時曾有人說,從城內跨過平交道到大稻埕進入此街,即有 "越境的樂趣",描述生動而寫實。

此地不僅銀樓多也,書店也多,蔣渭水、蔣渭川、連雅堂、謝雪紅等人,都曾在附近開有各種書店。此外,選擇在此附近開醫院者,也不少。

這是一棟1930年代一般建築,外牆已經採取磁磚方式處理。老師說故事的過程也提到,當年台北與福建(尤其是福州)往來其實是相當多而頻繁,反而是因為國府來台後,因戰事始斷絕往來與聯繫。

大稻埕公園

李臨秋紀念銅像,其名作有"望春風"、"補破網"、"四季紅"等,是以文化人做雕像第一座,於其100歲冥誕時落成。

現場將其作品每整點時撥出,李臨秋有很多作品是與客家籍的鄧雨賢老師合作,"望春風"、"四季紅"都是。

至於迪化街,日治時期稱永樂町,本來就是當時極為重要的商業交易中心。

童叟無欺,免出價即可以交易,零售價與批發價相距也不至於過大,據莊老師說,這種誠實交易的傳統一直維繫著。老師也提到,沒有在迪化街待過沒法稱的上大商人,凡現在台灣叫得出名號的大企業等,老闆幾乎都曾待過迪化街。

這些有年代的建物,老師形容為,外牆裝修即為每一商家的財務報表,財富多寡都可以清楚窺見,但遺憾的是,多數建築內部結構都已經遭破壞,迪化街部分建物曾於文化建設委員會票選100大建築時入圍。也因為這些古拙街景,當年好萊塢劇組曾專程到此取景,以模仿上海街景,莊老師高中時還多次跑到此處看拍片過程哩。

辜宅,是辜顯榮家族當年的經營總部,當時辜家掌有許多日人釋出的權利,包括鹽的專賣權,著名辜宅除此處外另一位於鹿港(即目前民俗文物館),雖然鹿港辜宅腹地範圍大,但因此處才是當時辜家長時間主要生活所在,因此此處家具設施,均較為精緻,目前鹿港民俗文物館許多精美家具,其實都是由此處移置過去。

目前為市定古蹟的辜宅,當年辜家在此經營第一個私立(民間)合唱團,也就是知名的榮星兒童合唱團,該團其實最早是創設於現在的南京西路衣蝶百貨原址,後來搬遷此處,當年由呂泉生老師負責合唱團經營,相當傑出而成功,為台灣培育許多音樂人才,後來呂泉生老師赴美,轉回由辜家經營。

莊老師又提到,大稻埕有句俗諺,"你不是廖添丁,他不是辜顯榮"意思是指二者不是仇家,凡事應該好好談,但據考察日本時期警查文獻資料,二人事實上並沒有交集,廖添丁所犯26案件,看來均與辜家無關。

另外,號稱"蚊子博士"的蚊子專家連日清先生,據說小時候也住在此附近。台灣蚊子專家連先生是自學出身但享譽國際,曾到中南半島、非洲等國協助蚊蟲問題之處理。

李春生故居地,位於歸綏街250巷忠和公園旁。

走到民生西路423巷,老師提及,此地下方原為供漕運的運河,多年前,原有挖開恢復運河老城區舊觀的提議,無奈政治環境變遷過速,最後還是無疾而終,據說運河可以通到目前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附近。

大稻埕碼頭

位於民生西路底,當時背景因為陸路狀況不佳,水路使用很頻繁,就如現在計程車一樣,居民經常利用水路至淡水河沿岸各地。

從此處起往南為貴德街,從1885年劉銘傳任第一任台灣巡撫以來,即計畫打造大稻埕為台北港,並以類似今日BOT之概念,找上板橋林家投資,屆時即可類似今日"世貿中心"方式,吸引外人進駐。因為此一背景,因此外人在此地活動興盛,包括怡和洋行、德記洋行...等五大洋行,均設於此,美國公使館於1930年代搬去中山北路"光點"現址之前,也是設於此,此外此地還有荷蘭、丹麥以及德意志帝國時期的德國公使館。

日本台灣始政第三天,1895年6月20日(1895年6月17日舉行始政式),在本街即設立"大日本台灣病院",此即為臺大醫院之前身,醫院直至1899年才搬到目前常德街現址,當時僅有10個醫師,19個藥劑師及20多個護士,因此可說臺大醫院是在此貴德街發跡的,當時之所以選擇此處設立醫院,實因當時政局交接,市況不穩,此區為洋人區,保護較為週全之故。不僅如此,包括電報學堂等,也都設在這一帶,日本人沿續其本土習慣,將僻臨河港之此地稱為港町。

錦記茶行陳天來

貴德街有一巨宅相當引人注意,即為當時從事茶葉生意發跡的陳天來故居,他的茶葉主要以銷售滿州國為主,1891年創錦記茶行,其家族也因為生意成功,因此也培育後代在各界成功發展,台灣軍政界陳守山將軍,據說也是其中一脈。另外,台灣第一位留法畫家陳清汾即是陳天來三子。

另有後人陳守實先生因家境原因,從小即念日本貴族所就學的"學習院",因而成為日本明仁天皇的同學及好友,其即位時,據說都還曾被邀請觀禮。

目前陳宅雖為市定古蹟,但先前保護狀況並不理想,後人似乎也對於指定為古蹟保持冷漠不歡迎的態度,內部一些文物,據信多數已經不存在,此地也曾出租作為倉庫,內部破壞自更不在話下。但從其外觀二樓巨大陽台,依然可以想像內部的華麗時光以及當年從此展望無敵海(河)景的美好。

李春生紀念教堂

此路口旁另為林青月醫師宅以及其所創辦之宏濟醫院舊址、吳文秀故居。

旁邊這棟小巧秀雅建築,即為莊老師老家,現在也是市定古蹟,老師目前改為文化講堂。





雅致的排水管
李臨秋故居,就在不遠處。
偶戲博物館

西寧北路與迪化街一段32巷口,為"永樂座"(永樂劇院)舊址,當時永樂座及前面提到的"第一劇場",均是當年知名展演場所,而錦記茶行陳天來,也都是投資者。知名的顧正秋劇團,即是在此地演出,當時原本排定的台灣巡迴演出,因為戰亂,回不去了,長期在此演出。

知名文學作品"閹雞"(張文環 1942年作品),1943年改編為舞台劇在永樂座上映,相當轟動。另外,蔣渭水過世後的出殯典禮,也是在永樂座舉行。
迪化街郵局

蔣渭水為控訴日本在台賣鴉片不當,就由其子從此處發電報給國際聯盟,老師訴說著這一段小故事。

南京西路塔城街一帶,原名"六管街",係因為此地有板橋林家所蓋六棟建築之故。

台灣婦科先驅高敬遠曾在此開設台灣第一個產婦人科醫院,因為此醫院的成功,後來許多醫院也在此附近陸續開設。高醫師戰後擔任第一任台北醫師公會理事長,也曾任衛生局長。

二二八事件發生地(南京西路185巷口)

1947年2月27日,此地因私菸問題發生事件,其後事態擴大,演變為228事件。

延平北路二段9號,康樂醫院舊址,由第一位台灣女性外科醫師謝娥創設。
延平北路二段現在的義美門市,就是蔣渭水當年所創"大安醫院"以及"台灣民報"的原址,老師提到,蔣渭水宜蘭公學校畢業即可以念醫學校,但事實上要畢業並不容易,當年的醫學院是採入學從寬畢業從嚴的政策。

該門市內仍有一小區掛著當年大安醫院及報社舊觀的照片

北門圓環現況
國宴在此

*這是一篇參加導覽的遊記,並參考資料而得,老師口述資料非常豐富,個人紀錄難免疏漏錯誤,如有誤失,均係紀錄者自己的理解或紀錄錯誤,特此說明。

Sunday, May 6, 2012

2012-5-6 中埔山步道探查(經富陽公園、福州山公園、芳蘭山 未達)


近年多次走行富陽自然生態公園,富陽公園區域原本是軍方彈藥庫,因此能保持原始自然風貌,而公園再過去,則是福州山。福州山對於近代台北人,可能還有墓區的記憶,事實上,此區與大台北市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此一丘陵山區,與台北城並不相近,台北城開發時期,此區域已經算是城郊區域,因此將往生先人安葬於郊區,很自然選擇此附近福州山、芳蘭山、蟾蜍山一帶,隨著歷史演進,城市逐漸發展,先人墓葬也越來越多,終至現代半片山頭為先人所用,而住宅大樓卻也已經發展至山腳下之緊鄰相伴局面。

福州山已經完成公墓他遷綠化工程,成為附近居民假日即晨昏活動去處,對於當地都市發展,也助益甚大,而此一成功,也促使主管機關再度逐批展開芳蘭山、蟾蜍山整片山頭的公墓他遷作業。近年有山友試圖重新從蟾蜍山、芳蘭山、中埔山、福州山個方向連走,試圖看看此一路線來日的可能性,但因經墓區,因此紀錄相當少,今天趁午後天氣清朗,從富陽公園隨意走走,看看此路線有哪些可能性。今日走一圈下來,只能說公墓區的整理除非完成,否則要順利完成此區域路線恐怕仍是非常困難。




從富陽公園小登山至福州山公園,發現越來越多人喜歡利用這一條路線休憩,遊客泡茶聊天、學生在涼亭上網,好一幅悠閒景象。

原本此區有一條直下路線,今年來看似已經剷除(即下圖A之紅線)


從福州山公園往中埔山,須經辛亥隧道上方,原本路況較為原始,今天來看,除最末一段短上坡外,已經整理至等級較高之休憩路面(上圖B之路段)




中埔山基點


來時路為前方,但此次嘗試從右轉方向走,這是從未走過的路段。

一開始為下坡,有簡單土階、細繩,研判為經常有人走之山徑,但下行之路口卻一點指示也沒有,事實上此路線可以至辛亥隧道南口之南方庭園社區(回程後確定)

下行後遇叉路,左轉可以往興隆路南方庭園社區,右轉卻才是往芳蘭山之方向,但走一陣子後路跡就越來越原始,心知此路線應非經常有人走行之山徑,但因海拔不高,決定僅依據GPS資訊,繼續循路前進,此路線GARMIN GPS標示為中埔山步道。

偶見登山會布條,可以知道:1.沒走錯 2.不是一般人會走 3.路跡顯然有不清的可能。

最後是在這樣的半叢林前進,其實不是完全沒路跡,但雜草已生至路面,枯倒木也不少,林蔭蔽天,此段即地圖標示為D之區段,已經下午時分,走來說沒壓力是騙人的,當時的想法是,回去也不一定好走,看地圖好像距離可以出去的點也不算遠,還是前行,偶然可見路旁有墓座,但即使現在離清明時節不算久,也有部分墓座無有人打理跡象,也許子孫已開支散葉各方吧,我心裡這樣想。

多難走,這傷口應該可以說明。

在一陣穿行於不好走之地形後,終於近稜線,此區已進入公墓區範圍,已經靠近山頂,想不到墓座仍是大小僻鄰接壤,除山脊通道外,墓座間幾乎無路,與後來在下方處還可見墓間通道景象有別,令人驚心而感慨,本來往左側下行,但看似方向錯誤,遂又轉回沿稜線前行。

至某處,遠望芳蘭山頭在眼前,但墓葬又多又擠,幾乎無法通過,看了一陣子,實在無明顯路跡,只得下切,在墓座間循路,但墓座間連通行都不易,足見此區域擁擠之程度,走了一陣子,經過一典雅大墓,始抵達下方處,遇工人,經向其請問方向,終下行離開此一墓區,走來壓力還真大,而此行終無法以此路線抵芳蘭山。

經汽車教練場、社區,發現辛亥捷運站正在不遠處,決定稍微喝水後,搭車回程,就在那時,發現竟有"中埔山親山步道"指示牌,考慮不很久決定去看看,不搭車了...

原來此步道須由辛亥隧道南口之南方庭園社區上山,此社區看來算是單純而清幽。

此社區道路末段,已經封閉,看左右坡度,依據現在的建築管理法令,應該是不能再建了,因此成為社區很好的散步、運動道路,兒童也可在此遊憩。

至路底,果然有指示牌指往中埔山,沿右線行。

中途,告示牌指示分天然步道及石階步道,登山者應該在這種情況下多選左邊吧?!


終於逐漸接回中埔山




黃色:傳統富陽公園登中埔山
棕色:中埔山步道有路跡段
淡藍:中埔山步道少路跡段
紅色:墓區段
粉紅色:道路段
藍色:中埔山親山步道回富陽公園

A:原有階梯已經移除
B:整修較好之山徑
C:轉往中埔山步道三叉路口,在中埔山基點不遠處
D:較難行路段
E:終止前行處
F:辛亥捷運站
G:半封閉之社區道路

全程5.8公里,時間2小時10分。


2022-8-6 環七星山

上次來環七星山,是2021年的春分,至今正好1年半。秋分之前仍是大熱的「大暑」,據說台北市今天達36.4度,再來一次環七星山。 正是起點靠近公車總站,標示里程為13公里。但今日航跡資料,顯示至少為14.5公里。全程不算快,也不算慢,該休息好好休息,花了6小時。 如預期的,在小油坑...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