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4, 2009

2009-4-4 獅球嶺(劉銘傳)隧道(補敘:騰雲號)

入口"北口",此隧道完工後僅歷時七年七月之使用,日治時期即因坡度過陡及曲率過小等設計不良原因,棄此當時中國第一之洋化鐵路隧道而不再使用。 施工時間約2年餘(1888-1890),有英、德國工程師擔任顧問,隧道長235公尺,坡度3.7%。行使於此軌道之鐵路,包括騰雲(目前應存於歷史博物館)、御風、超塵、掣電等。
目前之北口入口,已無牌坊可辨。現在僅週六、週日全線開放參觀,熱心志工將提供安全頭盔及手電筒。
內部襯砌有磚、安山岩塊及原石鑿壁。
配備齊全上工了!
打光後清晰可見磚壁上仍有當年煤渣(煙)遺跡
南口以五道紅磚砌拱,厚度達60公分。上有劉銘傳書"曠宇天開"陽刻文字。另有對聯,時間為光緒乙丑年。
對聯 "五千年生面獨開羽穀飆輪從此康莊通海嶼
三百丈巖腰新闢天梯石棧居然人力勝神工"
南口
當年軌寬及枕木示意圖 ,軌距為"3英尺6英吋"(即約106.7公分)
隧道達200餘米,且非直線
磚砌內襯
===
2009/4/5 探訪獅球嶺隧道之次日,專程再去看騰雲號。和以往單純在博物館看二台"老火車頭"的感覺完全不同。這一台"騰雲號",係台灣鐵路史上第一部蒸氣車,西元1887年(清光緒13年)由德國Hohenzollern公司製造,由台灣巡撫劉銘傳下令購入,同時購入還有"御風號",本車於1888年起行使於西部幹線間,至1924年與御風號同時退役,御風號已於1928年解體變賣,騰雲號後則由博物館保存至今(博物館前身「臺灣總督府博物館」係於1908年10月24日設置)。本車原設計於工事而非載客使用,因煤灰火星過大,於1906年改製現今之鑽石型煙囪頭。

1920年代行駛中之騰雲號,翻拍於台灣博物館說明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

2022-8-6 環七星山

上次來環七星山,是2021年的春分,至今正好1年半。秋分之前仍是大熱的「大暑」,據說台北市今天達36.4度,再來一次環七星山。 正是起點靠近公車總站,標示里程為13公里。但今日航跡資料,顯示至少為14.5公里。全程不算快,也不算慢,該休息好好休息,花了6小時。 如預期的,在小油坑...

Hot...